2024
07/20
08:34
來源
靖江市融媒體中心
作者
編輯
劉博
今靖江【微博】
【大會現(xiàn)場,。朱其攝】
陸銀芬坐在木腳盆里采菱,。
張裕民在菱塘中翻菱。
清洗菱角。
展示菱角,。
每年中秋前后,,靖江人習慣吃點菱角,。然而,,對種菱人張裕民、陸銀芬夫妻倆來說,,中秋的到來往往意味著菱角的采摘即將進入尾聲,。時間向前推上這么兩個多月,驕陽似火的7月,,菱塘里的菱角已經(jīng)伴著被太陽烤熱的水溫,,悄悄地成熟了。
一
“交流四水抱城斜,,散作千溪遍萬家,。深處種菱淺種稻,不深不淺種荷花”,,在清人阮元的這首詩里,,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樣一幅畫面,河流分出許多支岔,,四處可見的河道里,,淺處種著稻,不深不淺的地方種著荷花,,而水深的地方則種著菱,。作家吳建也說“故鄉(xiāng)的菱塘是散漫的,遠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畫,,零零散散地側臥于村邊地頭”,。
水網(wǎng)密布的靖江,也曾有過這樣的景象。
“以前我們也在河里種過菱,,后來要清理河道,,就包了魚塘來種菱了?!睆堅C?、陸銀芬夫妻倆住在季市鎮(zhèn)石榴村,20多年前他們剛開始種菱,,就是種在門前的小河里,。兩個老式木腳盆載著他們在層層疊疊的菱葉中穿行,也承載著他們對生活的希望,。如今他們70多歲了,,仍舊坐著這兩個木腳盆,勤勤懇懇地勞作,,延續(xù)著種菱人的身份,。
三四月份下種,,用的是上一年特意留下的好種,。育苗后移栽定植,直到開花后結菱角,,期間有許多瑣碎的事要操心,,比如施肥、治蟲,,還要除草,,菱塘水生雜草多,長勢也猛,,約莫10天就要清理一次,,不然就會搶占菱角的生存空間及養(yǎng)分。
菱的根生在泥里,,葉子浮在水面上,。那葉子像一個個小三角,邊緣還帶著小齒,。菱開花時,,白色的小花點綴在綠色的葉片之間,煞是好看,?;ㄖx了,結出了菱角,。菱角彎彎的,,像兩只小小的牛角連在一起。起初是綠色的,漸漸地就變成了褐色,、黑色,。
二
老兩口如今包的魚塘就在屋子后面,這也方便了他們時常去照看塘里的菱,。經(jīng)過幾個月的悉心照料,,在6月中旬,他們往塘中打水,,將擠在一起的菱葉打散,,為即將到來的采摘作準備。7月初,,他們迎來了今年菱塘的第一次收獲,。
“今年第一次翻菱,比往年還晚了十多天,?!彪m然“晚熟”了,但今年的菱角個大飽滿,,夫妻倆看在眼里,,樂在心里。
當?shù)匕巡闪饨凶觥胺狻?,這是因為站在菱塘邊,,只能望見密密麻麻的葉子,根本看不到被遮得嚴嚴實實的菱角,。只有下到水里,,才能將躲在葉片下的菱角翻上來。
“我們也說‘鏟菱’,?!标戙y芬邊說邊搗鼓腳盆,她將盆稍稍推離岸邊,,大約一手的距離,,然后將桿扎進泥里,先跨進一條腿,,調整重心,,再將后面的那條腿收進去,穩(wěn)穩(wěn)地立著,。菱葉并沒有占據(jù)靠岸邊的這段水面,,陸銀芬坐在盆里,以手劃水,,劃過空曠的水面,,很快就鉆進了菱葉中,。她將菱葉翻開,抓住下方的莖,,并特意將其提高,,即便這樣,站在岸邊的人不凝神仔細看,,也難找到那藏在莖葉間的青色菱角,,畢竟它有著天然的保護色呢!
張裕民和陸銀芬已是熟練工了,。他們根本不需要盯著看,,就可以輕松地將菱角摘下,然后扔進盆里,。隨著腳盆在菱葉中深入,,將擁擠的菱葉分開,行經(jīng)之處留下一道道水痕,。
7月采摘的菱角很嫩,,除殼后洗凈,嘎吱一咬,,清脆甘甜,。菱角雖嫩,但個頭已有手指這么長,?!跋矚g吃嫩菱的人,老早就過來打聽啦,。”第一波試采的三四十斤菱角,,讓夫妻倆心里有數(shù)了,,今年的收成應該挺不錯。張裕民將功勞歸于菱種上,,他說今年大部分菱種都不錯,。他翻出幾角菱比對,感嘆不同的菱種個頭沒得比,。
從7月到9月底,、10月初,每隔八九天,,便可翻上一次菱,,有的菱角成熟得早,有的菱角成熟得晚,,有時能翻上百十斤,。中秋過后,,也就半個月的時間,菱角摘完了,,便要清塘了,。
莫說種菱不苦,豐收的喜悅將勞作的辛苦沖淡,,翻菱的時候,,張裕民和陸銀芬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。
三
菱角成熟的時候,,天氣總很炎熱,。張裕民和陸銀芬早上5點開始翻菱,忙兩三個鐘頭,,就收工回家,。然后洗菱剝菱。
“菱角就要勤翻,,熟了的菱角不及時摘,,等老了就會自己掉進水里,就損失了,?!币虼朔蚱迋z最怕菱角成熟的時候刮大風,風吹一片,,總會吹掉一些菱角,。不過,幸運的話,,掉進水里的菱角來年也能長出新菱來,,也算是一種投資了。
“我們種菱的年頭長,,每年有固定的販子過來收菱角,。也有熟客上門,我們會讓點價,?!标戙y芬也會將一些菱角去殼剝出菱肉來,到集市上售賣,?!吧祥T的話,也就五六塊錢一斤,。要是剝好的菱肉,,可不止這個價?!?/p>
陸銀芬剝菱時手動得很快,,也不需要什么工具,,很快就能剝出一盆來,她說自己是熟能生巧,。
“老頭子,,今年這菱甜吶!”
張裕民接過老伴手中嫩生生的菱角,,愜意地咬上一口,。
夏日的暑氣、干活的辛勞,,仿佛都消弭于這口中的一角菱肉了,。
關于吃菱,明代江盈科還有個《北人食菱》的小故事,。其文載:
北人生而不識菱者,,仕于南方,席上啖菱,,并殼入口,。或曰:“食菱須去殼,?!逼淙俗宰o所短,曰:“我非不知,,并殼者,,欲以去熱也?!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??”答曰:“前山后山,何地不有,?”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(chǎn),,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。
大意是有個出生在北方的人不認識菱角,,他在南方做官時,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,,連殼一起放進嘴里吃,。有人對他說吃菱角需要去掉殼再吃,那人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,,便說:“我并不是不知道,,連殼一起吃進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熱解毒?!庇腥藛査骸氨狈揭灿羞@種東西嗎,?”他回答說:“前面的山后面的山,,哪塊地沒有呢?”實際上菱角生長在水中,,而不是生長在土里,,其人故作有知而實則無知。
也是個笑談了,。
對于不同的人來說,,嫩菱有嫩菱的美,老菱也有老菱的妙,。前者脆脆的,,水靈靈、甜絲絲,,夏天吃著爽口,;后者煮熟后掰開,香甜軟糯,,來上一口,,滿足得很。張裕民和陸銀芬也愛吃菱角,,種菱20多年,,新鮮的菱角總也吃不夠。
如此種菱,、翻菱,、賣菱、吃菱,,日子過得有滋有味,。
(全媒體記者孫圣悅攝影顧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