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
靖江市融媒體中心
記者
編輯
劉博
【大會現(xiàn)場,。朱其攝】
早先,,長江北岸的沙灘上,,蘆葦稀疏,,雜草叢生,。因受潮水沖刷,,沙灘上被沖出無數(shù)個小水塘,。漲潮時,,大水涌進,,小塘淹沒,。退潮時,小塘露出水面,,塘中留有不少魚蝦,。
所以靖江的諺語中就有“漲潮鰻魚落潮蝦”的說法。居住在江邊的村民由于掌握了這一規(guī)律,,捕魚捉蝦收入頗豐,。有位劉姓老人,,在灘邊上搭起了草棚,食宿其中,,自由自在,。
一天,草棚附近來了一對小花貓,。這對小花貓一塊嬉耍,,一塊追逐,一塊捕捉小魚為食,。劉老頭見了,,很是喜歡,便在草棚旁邊搭起了貓兒窩,,天天呵護著,。這對小花貓頗解人意,每天陪伴著劉老頭下塘捉魚捕蝦,,休息時依偎在老人的腳前腳后,。不久,雌貓生下三只小貓,。
天有不測風云,。夏天,連續(xù)狂風暴雨,,上游又發(fā)洪水,,一夜之間,劉老頭草棚被水沖走,,貓窩也未幸免,,雌貓為護衛(wèi)小貓,淹死在貓窩,。雄貓上岸覓食回來,,發(fā)現(xiàn)雌貓已死,便跳到貓窩邊,,不吃不喝,,日夜哀叫。三天后,,雄貓用四爪扒出一個小坑,,用嘴將雌貓銜進小坑,后又將坑填平,,自己也臥死在坑前,。
為了紀念這對恩愛的小花貓,劉老頭提議將江邊上的埭,命名為“花貓埭”,,此埭現(xiàn)隸屬生祠鎮(zhèn)漲公村,。
(摘自《靖江地名掌故》)